發(fā)布時間:2021年08月12日 15:48
“買房嗎?裝修嗎?買電器嗎?”買了房子后,各類推銷電話接二連三打來,不少業(yè)主叫苦的背后,個人信息泄露的“元兇”究竟是誰?!
近日,奉化警方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,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,查獲公民個人信息5萬余條。奉化市民王女士(化名)此前在本地購置了一套新房,在即將交付的時候,接到一通陌生來電,對方自稱是裝修公司員工,詢問是否考慮由他們公司來承接裝修事宜。王女士發(fā)現(xiàn),對方不僅知道自己的姓名、電話號碼,對她購買的房產情況也了如指掌。
“裝修公司為了做生意打電話推銷業(yè)務并不為過,但奇怪的是我們的身份信息以及房子信息對方是如何得到的,這讓人難免有些擔憂。”王女士如是說。類似情況還不少。今年3月以來,分局網警大隊接到多名群眾投訴,稱經常遭到本地多家房產公司、裝潢公司、空調地暖公司的電話騷擾,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。為此,分局網警大隊聯(lián)合岳林派出所立即對該線索展開偵查。
“經過分析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撥打電話的這些業(yè)務員,基本掌握了轄區(qū)內多數(shù)新近交付的樓房信息,可能存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。”網警大隊民警吳一博說。經調查,這些騷擾電話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當?shù)匾患已b潢公司,該公司負責人許某通過多家裝潢公司、房產銷售公司、空調地暖公司等途徑,以偷拍、交換、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取奉化多個樓盤的客戶數(shù)據(jù)3萬余條,后提供給公司業(yè)務員用于撥打家裝、房產等推銷電話,非法獲利10萬余元。根據(jù)掌握的線索,截至7月底,奉化警方陸續(xù)抓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許某及多家房產銷售公司、空調地暖公司員工共計11人,查扣手機13部,電腦1臺,印有公民個人信息的紙質材料1000余份,共計公民信息5萬余條。
據(jù)犯罪嫌疑人許某交代,為提高業(yè)務成功率,他多渠道購買優(yōu)質樓盤的客戶信息,根據(jù)樓盤大小,購買費用少則幾百、多則幾千。業(yè)務員分批撥打這些客戶號碼,如電話中的客戶有意向,就讓他們互加微信,推薦客戶來公司看家裝以及設計方案等,從而進一步拓展業(yè)務。通過進一步調查,民警發(fā)現(xiàn)犯罪嫌疑人斯某和許某存在合作關系,斯某在房產銷售公司工作期間,通過公司微信工作群非法搜集業(yè)主買房信息,以及向同行交換其他樓盤的業(yè)主賣房信息,整理后以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許某,從中非法獲利3萬余元。
根據(jù)“一案雙查”,民警對斯某就職的房產銷售公司進行網絡專項監(jiān)督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該公司在微信工作群組內大量傳播未加密的客戶購房信息,且未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,未確定安全負責人和落實網絡安全保護責任,未制定網絡安全事件緊急預案,構成不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的違法行為。7月下旬,警方對該公司處以行政警告處罰,并責令其限期整改。
目前,犯罪嫌疑人許某、斯某等11人均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,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。
警方提醒:
1、企業(yè)單位要提高防范意識和安全防范等級,建立自查、督察和責任制度,堵塞監(jiān)管漏洞。同時加強對從業(yè)人員的管理教育,嚴防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泄露公民個人信息。
2、對于產品的宣傳和推銷一定要采取合法途徑,不要觸碰法律紅線,任何出售、泄露、竊取、購買、交換公民信息的行為都系違法。
3、廣大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,養(yǎng)成良好的上網習慣,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,不點擊陌生鏈接,不掃描陌生二維碼,不輕信陌生電話。
[責任編輯:吳旻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