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已成公害的響一聲電話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負責人日前表示,“經調查,回撥陌生未接來電產生高額‘吸費’基本不存在可能性”。但大量網友質疑了這一說法。 首先,“吸費”電話的投訴與報道在全國很普遍,“基本不可能”結論一出來,北京市公安局警官就表示,電話回撥詐騙在京去年已超過短信詐騙,高額“吸費”確實存在。 其次,有關部門稱測試了65個“吸費”號碼,結果多是廣告彩鈴或空號,只有4個號按正常話費收了錢。而就在昨日,《新聞晨報》刊登“吸費”電話調查,共涉及122個舉報號碼,雖然該調查也指出,僅13個號收了正常話費,但注明由于沒開通國際長途,兩個香港的號碼記者沒打。有關部門稱,如回撥國際長途號碼,開通長途的用戶會產生國際長途費用,那這國際長途費是高還是低呢? 據媒體此前報道,響一聲電話產業(yè)鏈共5級:一級是設在境外的聲訊臺,二級是通信運營商,三級是群撥設備經銷商,四級是電話回撥加盟商,五級是電話用戶。 到底有沒有5級產業(yè)鏈、產業(yè)鏈里誰收了黑心錢,有關部門未說明白,但誰都能看到響一聲電話至少存在5級侵犯,樣樣都比人人喊打的垃圾短信來得厲害。 一、響一聲、特別是深更半夜響一聲嚴重侵擾私人空間。二、回撥電話聽廣告,哪怕不收錢,難道就不冤?三、廣告內容不是中獎信息就是六合彩,個中有多少詐騙陷阱存在?四、聽垃圾廣告還被扣了錢,這個責任該怎么算?五、不但被扣費且還是按聲訊臺或長途費收取的、超出普通話費的數元,扣費就已經上升到了高額“吸費”層面。而所謂“高額‘吸費’基本不存在可能性”,如果說的是多半不會損失成百上千元,則實在有偷換概念之嫌。 打個比方,響一聲電話像一只蒼蠅闖進了飯店,顧客與飯店同時受害、均可喊冤,但顧客有權要求服務提供方——飯店對蒼蠅進行驅趕。如果這只蒼蠅已經眼睜睜地爬到了盤子邊,顧客就有權退掉這盤菜,甚至要求這頓飯打折或免單。可眼下的回答是:該蒼蠅免費、沒被當成菜賣,或者這只蒼蠅不幸充當了要收費的菜,可沒給您算成鮑魚的價錢,這種說法是不是實在上不了臺面? 對飯店來講,要么你搞好衛(wèi)生、裝上紗窗,要么承認防不勝防、出了問題及時賠償。通信運營商要做的跟飯店一樣,要么你對垃圾短信、響一聲電話進行技術屏蔽,對非法號碼進行認定、過濾與打擊,要么宣布大規(guī)模系統(tǒng)改造費用太高,一時難以辦到,但對由此產生的費用分文不取,并為自己的技術缺陷表達歉意。否則今天一個短信群發(fā)機,明天一個號碼群撥器,后天犯罪分子要是再有個新東西,運營商又一臉無辜地說不好處理,可每次話費分成你都參與,消費者到哪兒去說理? 一句“高額‘吸費’基本不存在可能性”,讓我們依舊為只響一聲的電話不能停下擔心,而電話依然是侵害消費者利益的途徑,這一點倒是充滿了可能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