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皮海洲
隨著股指的一路下行,有不少上市公司的高管紛紛加入到增持本公司股份之列。如最近就有包括董事長石大華、總裁李長進等11人在內(nèi)的中國中鐵最高管理層成員于7月9日和10日在二級市場購入本公司股票,總計超過100萬股。
由于高管是最了解上市公司現(xiàn)狀與未來發(fā)展之人,因此,高管買進自家公司股票,通常被認為是看好公司未來發(fā)展的表現(xiàn)。而且,公司高管持有本公司股票,也是將高管的利益與公司未來的發(fā)展捆綁在一起了,此舉也有利于增強投資者的持股信心。此外,高管買進本公司的股票,通常被認為是公司目前的股價被低估了,不足以體現(xiàn)公司的實際價值,后市存在較大的升值空間。也正因如此,高管買股有時被某些投資者視為是抄底的信號,一些投資者會因此跟隨著高管們一起買進股票。
應(yīng)該承認,高管買股確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。但高管買進本公司股票的行為,絕對不能簡單地視為是股票抄底的信號。這二者之間是難以劃上等號的。
高管對上市公司的熟悉是不容置疑的,但這并不意味著在資本市場里,上市公司高管也能準確地對本公司的股票價值進行估值。實際上,就是一些對上市公司有著很深刻研究的機構(gòu)與專家,都不能對上市公司股票的價值進行準確的把握,上市公司高管在這方面也就更難言有所長了,實際上有不少上市公司的高管甚至對股市還是很陌生的。當然,在前兩年股市走牛的時候,有不少高管增持本公司股票之后,是獲得了較好收益的,他們甚至因此獲得了“股神高管”的美稱。但這種“股神高管”主要還是由大牛市造就出來的,并非是他們本身對公司股票的估值有多么準確。實際上,有的上市公司高管,在牛市上升的途中是賣出了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的,而在他們賣出股票后,相關(guān)公司的股價越漲越高,如蘇寧電器的有關(guān)高管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退一步講,即便高管買股票確實是屬于看好公司的未來發(fā)展,確實是因為公司股票被低估了。但在不同的市場環(huán)境里,股票后期的表現(xiàn)是不相同的。牛市里或許會因此而大漲,但熊市里,由于股市的持續(xù)下跌,相關(guān)公司的股票同樣還會跟隨著大盤一起下跌。所以投資者仍然不能輕易把高管增持股票當成是抄底良機。
上市公司高管買進公司股票有時也是一種被動的行為。比如上市公司實施股權(quán)激勵,從市場上買入股票的行為,這也導(dǎo)致高管對公司股票的增持。如6月3日萬科披露,該公司為激勵對象預(yù)提2008年度獎勵基金7.6億元,該筆資金已購入公司股票3780萬股。7月7日,該公司再次公告稱,因公司實施2007年度派息,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006年度、2007年度和2008年度獎勵基金分別獲得381萬元、288萬元和378萬元派息款,深圳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(zé)任公司已在二級市場補充購入萬科A股股票,其中:2006年度獎勵基金補充購入424,700股,平均購入成本為8.996元/股;2007年度獎勵基金補充購入321,500股,平均購入成本為9.064元/股;預(yù)提的2008年度獎勵基金補充購入439,007股,平均購入成本為9.031元/股。因此,這種高管增持公司股票的行為,顯然與是否抄底股票無關(guān)。
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票有時是出于某種目的與動機。比如為了公司再融資的需要,高管通過增持股份,顯示對公司的信心,以激發(fā)投資者的信心。又如,某些高管在道德缺失的情況下,通過增持公司股票來做“托”,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。因此,這些高管的增持行為,實際上是一種陷阱,投資者不僅不能去抄底,反而還應(yīng)該走人。
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,不少高管買入股票后相繼被套。如萬科A,6月初公告買入股票的成本在20元附近,在每10股轉(zhuǎn)增6股后的成本為12.5元附近,7月16日該股收盤價8.38元,增持股票套牢了30%左右。投資者如果跟著抄底,顯然又將蒙受一筆不菲的損失。 本篇新聞熱門關(guān)鍵詞:5元 6元 入股 收益 長石 |